“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他们在疫情最严峻的挑战下、在防控治疗的特殊环境中,勇毅笃行、冲锋在前,立起了疫情防控的隔离墙,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行动力诠释了民族的情怀,用顽强不息的意志画出了最大的同心圆,让人们从疫情中看到了希望,在阴霾中看到了曙光。
画出最大同心圆——驰援武汉医疗队的战“疫”日志(十五)
2月27日 星期四 武汉 小雨 唐丽萍
今天是我们来到武汉的第十九天。回想刚来时心情很是紧张,既心疼病人又害怕自己会被感染,但是一旦投入工作这些顾虑就都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天触动我的一幕幕,也深深觉得这才是最真实的人间。我用心的记录着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悉心收藏在这里,我为自己能成为抗疫前线的一员感到无比幸运,在这里我看到了人间的美好,民族的向心力,祖国的强大。
我们病区是由来自三个城市的八家医院的50人组成的大家庭,从工程交工到收治病人,仅仅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所有的东西小到注射器大到呼吸机都是由我们大家一起齐心合力来搬运布置的,仿佛是在装修布置自己的小家一样,目的是尽快收治病人,令我感动。
患者入住后有年迈的老人,有年幼的宝宝,有病情危重的年轻人,医生们会经常组织讨论治疗方案,护士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更是辛苦,除了护理处置之外,经常到床头前做宣教,一个班下来经常是全身湿透,脸的皮肤被口罩累的变形,体力透支,尽管这样我们还会在上班时给患者带来想吃的水果、牛奶、调味品等,分餐时都会想到给病重的患者特殊加份营养;每位患者也是一样,当医护人员为他们查房处置时,他们会主动说:“别靠近我,千万不能传染给你们。”我们的爱就在这默默的传递着!
我时常会到物质库申领物品,那里的志愿者会认真仔细的把各个病区的物品包裹好,再自己亲自试试,拿着、拖着是否方便,然后送出门口,我被他们的责任心所感染,对他们说:“你们武汉人真好。”然而他们却带着满含感激的目光说:“你们才是真正的好人,没有你们的到来,我们什么时候能摘下口罩啊,也没有机会全家人其乐融融的去吃火锅了。”此刻让我感受到我们这一行人让武汉人心安了许多,让武汉的人们看到了希望。
还有捐赠库,我隔几天就会来到这里领取科室所需各种营养食品,这里有来自全国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的食品,奶粉、坚果、水果、巧克力……应有尽有,目的是为患者和所有在雷神山的工作人员提供营养支持,真是感受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力量,这样的待遇似乎让我们感受到被全国人民宠着、爱着、呵护着。
走在院区,会看到每一个戴着口罩的人的眼睛,个个目光充满信心,充满着爱。如果有人拿持物品费力或稍感困难,那么会迅速得到身边人的帮助,还来不及说谢谢的时候,他已经走远了,在这里让我感受到真的有那么多的不期而遇是那么的温暖。
目前雷神山A、B、C三个病区已经全部收治患者,整个医院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有病区负压装置,隔离窗的设计,还有制度的健全,护理的培训,医疗质量的把控,信息系统的完善,包括医护人员上下班刷卡进出院区等等,没有一个环节被忽略,让我体会到祖国的强大,应急体制的健全,制度的自信与严谨。
还有无数的非医务志愿者们,他们穿梭在不同的病区,有的负责送检化验标本,有的负责配送三餐,有的负责打扫病区卫生等等。最初的我以为这场疫情只是武汉的事,来到这里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我们用自己微弱的光芒汇聚成了灿烂的星河,肩负起了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万流汇聚,勠力同心,众志成城,没有什么是中国人民战胜不了的困难,让我们一起心怀希望,携手向前!
来到武汉,此生无悔!
2月27日 星期四 武汉 小雨 袁菁
来武汉的第十九天,今天跟我们修主任首次对班,真是不容易,虽然同在一个病区,可是大家都各自按自己的组别倒班,有时竟好几天也碰不上面。修主任对我们很是照顾,同班的小姐妹说:“你们主任好活泼啊!”我心里乐滋滋的。修主任快六十了,每个班次都要连续值班12个小时,对他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他心态特别好,每天比我们年轻人都精神百倍。队里的两位老大哥—修主任和勇叔年岁都接近60了,原本我觉得应该是我们来照顾他们,可是他们就像我们的家长一样,每天为我们取餐送到房间,餐餐不落,谁不舒服了他们都担心的紧,他们更像我们的家长,他们的存在使我们整个团队都更有了凝聚力。
今天我跟焦焦姐是隔离病区8点到14点的班,接班后输液、巡视、测体温、测血氧、采集咽试纸,忙忙碌碌的时间过的特别快,也觉得特别充实。虽然每天工作强度都很大,但我们斗志昂扬,每天元气满满的,希望用全身心的投入使病毒早日被击退打败。来了这么久,都忘不了当时老公陪我去单位交请战书时的神情和送我时那不舍的眼神,那是对我的担心,也是对我的期待;来到这里,是身边的战友和所处的团队给我勇气和力量,我们携手并肩,同心同向,没有战胜不了的病毒,没有我们过不去的坎儿!加油!